找到相关内容165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六门教授习定论》要义

    ”。  又有与定相违背的五种散乱是:1、外心散乱谓在修习禅定时,坚住不动之心对于所缘境上生起缘虑,而不能静心,于是缘其他之境相而内心流动散乱故;2、内心散乱谓掉沉、心味著等种心对于所缘境中散乱生起;...一代圣教——浩如烟海之三藏教典,其总纲莫过于戒、定、慧无漏学。故经云:“摄心为戒,由戒生定,因定发慧,是则名为无漏学也。”又《瑜伽师地论》(第二十八卷)云:“所趣义故,最胜义故,名为增上。云何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5748290.html
  • 弥勒净土略说

    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大致相同。《观无量寿经》说往生西方的条件是 ,发心、修三行。如经中说:“上品上生者 ,若有众生 ,愿生彼国者 ,发种心 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?一者至诚心;二者深心;者回向...弥勒净土略说   如吉法师   说到净土 ,大家只知道西方净土 ,其实不然 ,娑婆世界虽然以痛苦著称 ,但相对来说也有净土 ,如果以上圣者所处的五净居天(即色界第四禅天中的无烦天、无热天、善...

    如吉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60448771.html
  • 观无量寿佛经大意

    不生不灭”的如来之门。  所以,第十四观里说到“上品上生”必须发种心——至诚心、深心、回向发愿心。也就是要“慈心不杀,具诸戒行;读诵大乘方等经典;修行六念(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);回向...观无量寿佛经大意  南怀瑾 讲述 李淑君 记辑  净土经的高下  一提到声震东方佛土的净土宗,我们马上就会想到名扬几千年来的阿弥陀佛,以及佛教徒们爱念的《阿弥陀经》。至于净土经的其余二经—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5049288.html
  • 临终关怀与助念往生

    治化解,是病后的心灵抚慰、关怀的重要环节,要经常开导病人发起种心。 一是忏悔心:让病人认识到,这些病痛都是过去、今生,自己所造罪业招感而来的,应自作自受,安心坦然受报。应在佛菩萨或大众前发露...第一节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事第二节 印光大师《临终大要》第三节 临终前的关怀第四节 临终助念往生第五节 断气后的处理原则 《净土修学导引》之第七章 第一节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事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00549322.html
  • 释清净 编辑:本尊阿弥陀佛(2)

    果报,《观经》有详明的阐述。   1.九品往生的共同条件是圆发心与净业福。《观经》云:“若有众生,愿生彼国,应起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?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者回向发愿心。具足... 大乘凡夫(净业福之 大乘福) 上品上生 发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,一者至诚心,二者深心,者回向发...

    清净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60450155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印度观音经典向中国的传播

    生。此九品人所修之业行、日期不同,观音接引的仪相就不同,他们往生之后的得益也各有不同。现简述如下:   (1)上品上生︰谓发至诚心、深心及回向发愿心之种心,又慈心不杀,修诸戒行,读诵大乘方等经典,...完成的。从魏晋时代开始,古代印度观音信仰类经典就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,直到南宋时代基本结束。一千年间传入中国的观音经典可以划分为七个大的系统:一是净土往生系统;二是受记系统;是华严系统;四是般若系统;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3151454.html
  • 慈悲的意义与实践

    成就他,是慈。(《学佛要》p.6)  《大智度论》卷20中说:  慈名爱念众生,常求安隐乐事以饶益之;悲名愍念众生,受五道中种种身苦、心苦;喜名欲令众生从乐得欢喜;舍名舍种心,但念众生不憎不爱。(大...慈悲的意义与实践   陈美玲 (福严推广教育班学员)   一、前言   二、慈悲的定义   (一)慈悲的意义   (二)何以名大慈大悲   、行慈悲之功德   (一)得无量福德  (二)嗔恼谗谤...

    陈美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2451799.html
  • 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

    直心为十信成就中菩萨所发种心(直心、深心、大悲心)之一,即视之为正念真如妙法之心;六十《华严》卷二十三以之为清净纯一、专心企求佛道的‘菩提心’;六祖《坛经》以之为自性显露之心...保唐无住的禅学思想探究   道坚   一、绪言   唐代宗密大师[1]在《圆觉经大疏钞》[2]卷之下中,称无住的禅法“教行不拘而灭识”,及其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[3]中...

    道坚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5252224.html
  • 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

    。问曰:“何因缘故说本净?何因缘故说不然?”答曰:“不然者,心性非本净,客尘故不净。所以者何?烦恼与心常相应生,非是客相。又种心:善、不善、无记。善、无记心是则非...rdquo;。    持心性本净论者是如何说明烦恼与心不相应、不共生的呢?佛教所谓烦恼也称作“惑”,是泛指众生的身心发生苦恼与混乱的总称。贪(贪欲)、瞋(瞋恚)、痴(愚痴)是种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2552387.html
  • 法藏碎金(2)

    ,发种心,即便往生。何等为:一者至诚心。二者深心。者回向发愿心。具此心,必生彼国。(正说分,十四上品生观)   《优婆塞戒经》  若修悲心,难施能施,难忍能忍,难作能作,以是义故,一切善法...离怨会怖,离逼迫身怖,离逼迫心怖,离忧悲怖。复作是愿,愿诸众生,若念于我,若称我名,若见我身,皆得免离一切怖畏。善男子:我以此方便,令诸众生离怖畏已,复教令发阿耨多罗菩提心,永不退转。(入法界品第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253935.html